安全支付说明 | 交易频道防骗必看 | 交易风险提示 | 防骗重要通知 | 交易规则 | 如何上传图片 | 收件箱打不开怎么办 | 信用积分纠错 | 交易评分指南 | |
关于亮照亮证 | 新手注册指南 | 申请纯买家会员 | 卖家快速认证 | 推荐新会员 | 会员续费通知 |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交易发帖内容,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和方便本站用户。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评分、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凡未采用本站中介交易的,被骗后果自负。 |
浅谈学习毛泽东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甘肃.马占禄
我做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钟情于对毛泽东书法的研究和习练的痴迷者,现将学习的情况及体会进一步和同仁者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和不断探讨。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体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成就,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词人,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艺术家。他的很多笔迹手稿都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更有收藏价值。自他老人家逝世到现在,学习研究他的书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是源于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和非比寻常的魅力人格,一方面乃是因为毛体书法具有的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对欣赏者的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由于毛泽东 书法在技法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书法界对毛体书法存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毛体书法的特殊地位是谁也不可替代的,很多人带着对毛泽东书法的无比热爱和之情,在学习和研究毛体书法。
一、对学习毛泽东书法的点滴认识。
20世纪90年代,在邵华和毛新宇的支持下,全国组织创办了第一家毛体书法研究机构,经过众多毛体书法家、毛体书法爱好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毛体书法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毛体,其势如星火燎原,迅猛异常。毛体已经冲破当年一小部分人的偏见和困惑,已经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毛泽东是东方伟人,也是世界巨人,因为他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他在书法方面独到的艺术造诣,毛体书法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尽管在书法界个别人对毛体书法的价值和评价各说不一,但就毛体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还是基本一致的。我本人爱好和研究毛体书法数十年,对此也算有较深的感受和体会,我觉得毛泽东书法价值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和更广泛的领域。通过学习我认为,学习研究毛体书法要做到如下两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对于毛体书法,我们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既不要因为领袖的巨大影响而把毛体书法无限夸大乃至神话,也不应随便否认毛体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毛泽东一生奋斗求索的墨迹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他承载了二十世纪丰富的历史内容。毛泽东书法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又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
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内容包括文件批阅、文章草稿、书信往来、题词题字、自作诗词和古诗词书写。可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不同阶段。到晚年,毛泽东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取百家之长,抒自我胸臆。力屈千军,韵高万古。千帖览尽皆觉小,掀翻群峰为自峰,超越古人,今能胜古,在创新不已的大道上奋进。毛泽东草书具有大气磅礴,浪漫流美、气象恢弘、结体夸张、章法多变等特点。
在毛体书法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人提出了了毛泽东书法在上个世纪占有三个第一:气势恢宏第一、章法多变第一、社会功效第一。在第二届毛体书法高峰论坛上,又提出了毛泽东书法的三个完美: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思想和情感的完美表达;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是书写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书法的三个来源;一是,充分的利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特艺术;二是;自然界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和他个人经历相结合艺术;三是,跨越传统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斗争艺术。
毛泽东书法有三个基本成因:一是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长期书法实践的结果;二是毛泽东书法是时代风雨洗礼的结果;三是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天赋、学养、胆识、人格、胸襟气度和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所生成的结果。毛泽东书法的三个巨大支撑点是,一个是他的创新精神,一个是他的豪雄之气,一个是他的天从聪自然。
毛泽东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三大典范:毛泽东书法是继承传统,学古论今,并能推陈出新的典范;毛泽东书法是反映时代精神的典范;毛泽东书法是开创一代书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典范,具有创新性、时代性、人民性三大特点。
毛泽东书法已经融入了中华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体文化中蕴含着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智慧,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动体现,是革命史的记录。因此,毛泽东书法具有重要的史料收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弘扬毛体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需要,是传承毛泽东思想的需要,是新时期人民大众文化审美的需要。
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从古至今哪一个书法家的代表作不是出自草书呢?如(三希堂)。中国几千年书法发展史上共有三个书法艺术高峰,第一个是以王羲之等为代表的晋代书法,第二个是以怀素、张旭为代表的唐代书法,第三就是以主席为代表的(包括林散之等人)的当代书法。以草书而论,毛泽东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和,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功力,个性,传统,章法,神韵,等来评,前无古人,现尚未见来者,其集张旭,怀素,解缙,之大全。兼毛个人之霸气。别人是很难写到,的确很美,是传统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当然,毛主席的字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任何大家都是有一点半点的不足和败笔都有的。因为人无完人,书法也是同样的。至于说到毛主席书法的功底,其实并不是有些人所想当然的那样,说是缺乏楷书功底。其实有远见卓识的书法家,一看作品就能看出其作者的功底及基础。看出字如其人、字如其功、字如去根的。若你再不相信那你去韶山看看,毛主席读高小和师范时期的楷书,就一目了然。进而试想,当年中共一大上,为什么是毛主席做书记员?大概不完全是毛当时的政治地位使然吧?评价某一个人的书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好恶来说的。一幅作品,一个人的书法,一种字体,喜欢程度不一样,对其评价差异很大。但只能说大多数人是否喜欢,就是一个标准。书法与人品有无关系?既然有但不能绝对化。应该说蒋介石的字也是很不错的。所以,窃以为不要把毛泽东的人品与书法绝对地挂起勾来。不要把对毛泽东本人的看法绝对地与毛泽东书法挂起勾来。如果绝对化,就会造成把对人的看法描述成对某人书法的看法。对毛泽东的书法的看法?要形成绝对统一的意见是不可能的。就是对古人的著名书法家,喜欢程度差别很大。如果说毛之书法,是一座高山,一片大海,那么,每一位欣赏者,由于学识、观赏角度、审美的能力不同,从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可把握全部。因此,其观察欣赏的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也有人提出质疑。对于一幅作品的评价,观者的程度不同,看作品的角度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其评价也不同。书法这就要看多数人的看法,即大多数人“公认”的看法了。也有人说毛泽东书法败笔多,其实毛泽东书法没有败笔的,因为历代书法大家,书法次品当时人们就废弃了,也没有他人所收藏。而毛泽东伟人的气魄,人人一字难求,哪怕是次品也不可能废弃掉,因此流传下来。
毛泽东生前提出“百花齐放”。笔者认为对毛泽东的书法,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书法最能体现书法情感的是草书,次之是行书,其它字体再次之。草书对笔画的要求弱化了,用符号代表的多了。就看书者能否挥洒自如,情感奔放。毛泽东的草书,从符号的角度讲,中规中矩,错误不多。从书写自如程度讲,一挥而就。加上有少年的楷书基本功(草书笔画中用板桥体较多)、经常用毛笔。所以作为毛体书法,应该是完全成熟的。
单就书法来讲,唐人达到了最高峰。但宋以来书法家很多,苏轼就是其中一也,他的字众人评价很高,为什么?主要是诗书合一,诗的造诣很高,加上字就有了天下第三行书。毛泽东的书法意义也在这里,他的字、诗、伟人(不是指人品),就成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从这个角度讲郑板桥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与画竹结合起来了,给人一种“竹节松风”的感受。我们说,毛体不易学亦难精,原因就是一般人缺乏毛泽东的后二者的条件。也不学板桥体,同样道理。
(二)、理想目标到位。
学习古人的碑帖贵在先“入帖”后“出帖”,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中国书法的灵魂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毛泽东书法也是如此。继承是手段,发扬光大才是最终目的。就目前毛泽东书法的学习研究现状来看,很多人都以尽可能写像毛体为第一要务。这从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来看是无可厚非的,但若是将写像毛体作为终极目标,则无疑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学习毛体书法更多地是要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和他的书法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和胆魄,因为毛泽东是创新的高手,善变的奇才,毛泽东真正达到了人不能到而我到之,人不能放而我放之,古今无一能及。学习 毛泽东书法而不是以完全学像为能事。事实上,由于一般人从根本上缺乏毛泽东那种胸襟、学养和气概,即使从表面上可以达到“逼近”毛体的程度,但骨子里边的东西,也就是内在的精神气质是无法达到的。再者说了,所谓“形神俱似”也只是对自己临摹学习阶段的一种普遍要求,通过临摹,可以领会笔法和掌握结体以及感受章法气势等等,最终还是要在前人或他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他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骨和韵致,也最终有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舒缓,行草圆润流畅,笔力劲健,故有“明朝第一”之称。
由此看来,学习毛体书法,如果仅仅出于对一代领袖的无尚崇拜心理,毕其一生,以大致学像毛体书法的形质为目的,而忽略了毛泽东所指出的要“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则是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不相吻合的。所谓形貌易得,精神难求,正因为难,能够不断追求,所以才显得可贵。因此说,学习毛体书法的根本意义在于学习毛泽东重视传统,勇于创新和将书法与自身文学才华完美结合的艺术精神。
学习毛泽东书法,就要学习毛泽东书法活的灵魂。个人认为,不如毛泽东书法,不是毛泽东书法家,等于毛泽东书法,也不是毛泽东书法家,只有超过毛泽东书法,才是真正的毛泽东书法家。
当下,有一些人动辄就把自己称之为“毛体书法第一人”,而我们细观其作,也无非是把毛主席的作品临摹得比较相思而已,根本上缺乏自身的创造。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临摹古人的作品,哪怕形神俱似,也不过是临摹。而临摹毛泽东书法,只要写到六七分像,就觉得很了不起,甚至认为是一种创造。这实质上就是对毛泽东本人和其书法的无尚崇拜和有意神话之后的心理反映。多年以来,没有出现真正在毛体书法的研究和出新方面卓有成就的书家,往往就是这种心态作用的必然结果。
因此说,我们对于毛体书法,我们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更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我们要符合历史事实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毛泽东书法,对于学习毛泽东书法也同样需要有本质上的认识和观念上的突破。因此在学习毛泽东书法要学会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去伪存真,吸取精华,要创出一条新路,写出自己的作品。
二、学习毛泽东书法的感受
学习毛泽东书法是我一生的选择,学习毛泽东书法能激励人奋进、提高人的整体素养,养浩然正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精华。因此对自己感受颇深。
(一)、以“书法艺术”的规律解读毛体书法
毛体书法是毛泽东创立的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特征的书体。什么是毛体书法也已经
到公认的定义。但我认为,从如何提升自己习练毛体书法的水平方面来看待毛体书法,应尽可能地抛开非书法艺术范畴因素,而应在书法艺术的范畴内,以毛体书法的艺术性为主体,实事求是地来研究探讨和学习毛体书法。即把这种毛体书法与王羲之、颜真卿书体一样来看待,基于此再遵循书法艺术的规律去练习。如今毛体书法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一种完整的体系,最终还是在于毛体书法本身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因为喜爱毛泽东而去喜爱毛体书法。这份资料我想大家也看过;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收藏最多的东西就是碑帖,拓本、影印本碑帖共600余种,认真看过的有400多种,其中反复研读的有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宋徽宗、宋高宗等的书帖。“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是他时常批阅的。可见书法是他一生的至爱。在此基础上,毛主席将其感情、理性、技法统一于笔端,书写了诸多文章、书信、诗词、题词、批注等书法手迹达10万多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书法艺术财富。由此可以看出,毛体书法是毛泽东一生对书法艺术极端热爱并刻苦实践、大胆创新形成的。因此对待毛体书法既不能不加以学习研究而否定毛体书法的成就;也不能因为对领袖的崇拜和热爱,而用非艺术性的语言来品评毛体书法。只有以艺术性为主线来研究毛体书法,才能揭示毛体书法的风格特点、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才能挖掘毛泽东对书法艺术的贡献所在,才能发现毛泽东的书法实践对我们学习书法的有益启示,才能体现我们研究毛体书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毛体书法
从目前大批史料来看,毛泽东对书法从小至老喜爱有加,孜孜不倦。从青少年到老年对书法艺术喜欢到痴迷的地步。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征战之时,更不论建国后的安定时期,他一有时间就观摩碑帖,并心追手摹。1949年,他把老部下朱光为他书写的“书法家之府”改为“书法癖之府”,可见毛泽东对书法的喜爱和痴迷的程度。 毛泽东临帖读贴终身不怠,对书法的学习、研究、创新伴随他的一生,从未间断。尤其是建国后阅读字帖和习字几乎成为他工作之余的主要休息方式。我们说“学无止境”,而书亦无止境,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这种终其一生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们广大毛体书法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三),以“书以达情”的境界感悟毛体书法
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把字写工整清楚谓之书以达识;第二层次,能把字写得漂亮谓之书以达美;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在把字写得漂亮的基础上能通过字的形体表达出书者的思想感情谓之书以达情。毛泽东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达到了“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的境界。
我在大量研习毛泽东书写的古诗词和他的自作诗词时发现一个现象: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从结字到布局没有面貌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甚至同样内容的题材,面貌风格完全不同。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毛泽东书法基本功的深厚、对书法艺术语言掌握的精熟、对笔墨掌控的娴练;而且体现了他的书写形式始终为其书写的内容服务,随书写内容的不同而不同,随书写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书写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的书写形式始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最高目标,能够熟练地以书法艺术语言为载体充分地表现和反映他书写时的思想和情感,直抵书法艺术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书以达情。这就是毛体书法作品吸引人、鼓舞人、激励人、让人百看不厌的原因所在。
例如:通过《长征诗》书法用墨的饱满、字形大小的变化,我们可想象出二万五千里征途长长的、壮美的画卷;通过《忆秦娥•娄山关》狂草笔法和渴笔的极致运用,可感受到当时革命战争的悲壮;而透过《蝶恋花•答李淑一》笔墨的凝重可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当时书写时的肝肠寸断。
(四)、以“干一大事”的心态弘扬毛体书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我特别喜欢并做为了我做事创业的座右铭:“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也许在毛体书法方面有一定的天赋,由爱至极,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要把毛体书法的艺术研究及习练创作和推广做为自己一生追求的大事业,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是坚持对毛泽东手迹的读贴临贴。遵从书法的艺术规律,在读贴临帖上下工夫,力争做到“读有所得,临有所获,日有所悟,出神入化”。我深知学习书法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下苦工夫。毛泽东70年如一日,在书法的道路上勤恳研习终就大成。毛泽东的书法历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没有止境,更无捷径。学习书法即使天分再高,也必须勤奋下工夫去学去练,去研究,才能有所获益。在日常习练中,我是把《毛泽东书法字典》、《毛泽东手书古诗词》、《毛泽东诗词书法》这几本书当做字贴去练习,反复比较每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与特点,并注意考证每个字的写法在毛泽东手迹中的出处。
二是坚持对传统书贴的练习。因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是继承和创新的典范,习练毛体,我们更应遵循毛体发展的历程,去研究和临摹对毛体书法的形成影响较大的名家法贴,做到活学活用,追求手写时因熟而生巧的玄妙境界。近年来,我对张旭的《古诗四贴》、《般若密多心经》;怀素的《自叙贴》、《论书贴》、《小草千字文》及“二王”的法贴反复临摹,并注重与毛体书法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我感觉到自己在挥毫毛体书法时才能有的放矢、字出有由。
三是坚持用毛体书法进行创作。近几年来,我先后用毛体书法创作完成了《三字经》《百字姓》《千字文》《道德经》等书法长卷及近百首经典诗词的书法作品。在创作中,遇到拿不准的字就查《毛泽东书法字典》,力争每个字的写法都符合毛体书法的规范写法,并且对同一作品中相同的字采用不同的规范写法。
同时,我在研习毛体书法的基础上,广泛阅读与毛泽东相关的文化书籍,以文化浸洇书法,以此不断充实践行着自已“干一大事”的毛体书法研究和书法创作的梦想,实现自己人生艺术价值。
浅谈学习毛泽东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甘肃.马占禄
我做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钟情于对毛泽东书法的研究和习练的痴迷者,现将学习的情况及体会进一步和同仁者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和不断探讨。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体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成就,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词人,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艺术家。他的很多笔迹手稿都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更有收藏价值。自他老人家逝世到现在,学习研究他的书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是源于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和非比寻常的魅力人格,一方面乃是因为毛体书法具有的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对欣赏者的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由于毛泽东 书法在技法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书法界对毛体书法存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毛体书法的特殊地位是谁也不可替代的,很多人带着对毛泽东书法的无比热爱和之情,在学习和研究毛体书法。
一、对学习毛泽东书法的点滴认识。
20世纪90年代,在邵华和毛新宇的支持下,全国组织创办了第一家毛体书法研究机构,经过众多毛体书法家、毛体书法爱好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毛体书法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毛体,其势如星火燎原,迅猛异常。毛体已经冲破当年一小部分人的偏见和困惑,已经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毛泽东是东方伟人,也是世界巨人,因为他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他在书法方面独到的艺术造诣,毛体书法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尽管在书法界个别人对毛体书法的价值和评价各说不一,但就毛体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还是基本一致的。我本人爱好和研究毛体书法数十年,对此也算有较深的感受和体会,我觉得毛泽东书法价值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和更广泛的领域。通过学习我认为,学习研究毛体书法要做到如下两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对于毛体书法,我们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既不要因为领袖的巨大影响而把毛体书法无限夸大乃至神话,也不应随便否认毛体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毛泽东一生奋斗求索的墨迹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他承载了二十世纪丰富的历史内容。毛泽东书法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又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
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内容包括文件批阅、文章草稿、书信往来、题词题字、自作诗词和古诗词书写。可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不同阶段。到晚年,毛泽东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取百家之长,抒自我胸臆。力屈千军,韵高万古。千帖览尽皆觉小,掀翻群峰为自峰,超越古人,今能胜古,在创新不已的大道上奋进。毛泽东草书具有大气磅礴,浪漫流美、气象恢弘、结体夸张、章法多变等特点。
在毛体书法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人提出了了毛泽东书法在上个世纪占有三个第一:气势恢宏第一、章法多变第一、社会功效第一。在第二届毛体书法高峰论坛上,又提出了毛泽东书法的三个完美: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思想和情感的完美表达;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是书写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书法的三个来源;一是,充分的利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特艺术;二是;自然界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和他个人经历相结合艺术;三是,跨越传统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斗争艺术。
毛泽东书法有三个基本成因:一是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长期书法实践的结果;二是毛泽东书法是时代风雨洗礼的结果;三是毛泽东书法是毛泽东天赋、学养、胆识、人格、胸襟气度和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所生成的结果。毛泽东书法的三个巨大支撑点是,一个是他的创新精神,一个是他的豪雄之气,一个是他的天从聪自然。
毛泽东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三大典范:毛泽东书法是继承传统,学古论今,并能推陈出新的典范;毛泽东书法是反映时代精神的典范;毛泽东书法是开创一代书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典范,具有创新性、时代性、人民性三大特点。
毛泽东书法已经融入了中华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体文化中蕴含着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智慧,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动体现,是革命史的记录。因此,毛泽东书法具有重要的史料收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弘扬毛体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需要,是传承毛泽东思想的需要,是新时期人民大众文化审美的需要。
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从古至今哪一个书法家的代表作不是出自草书呢?如(三希堂)。中国几千年书法发展史上共有三个书法艺术高峰,第一个是以王羲之等为代表的晋代书法,第二个是以怀素、张旭为代表的唐代书法,第三就是以主席为代表的(包括林散之等人)的当代书法。以草书而论,毛泽东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和,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功力,个性,传统,章法,神韵,等来评,前无古人,现尚未见来者,其集张旭,怀素,解缙,之大全。兼毛个人之霸气。别人是很难写到,的确很美,是传统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当然,毛主席的字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因为任何大家都是有一点半点的不足和败笔都有的。因为人无完人,书法也是同样的。至于说到毛主席书法的功底,其实并不是有些人所想当然的那样,说是缺乏楷书功底。其实有远见卓识的书法家,一看作品就能看出其作者的功底及基础。看出字如其人、字如其功、字如去根的。若你再不相信那你去韶山看看,毛主席读高小和师范时期的楷书,就一目了然。进而试想,当年中共一大上,为什么是毛主席做书记员?大概不完全是毛当时的政治地位使然吧?评价某一个人的书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好恶来说的。一幅作品,一个人的书法,一种字体,喜欢程度不一样,对其评价差异很大。但只能说大多数人是否喜欢,就是一个标准。书法与人品有无关系?既然有但不能绝对化。应该说蒋介石的字也是很不错的。所以,窃以为不要把毛泽东的人品与书法绝对地挂起勾来。不要把对毛泽东本人的看法绝对地与毛泽东书法挂起勾来。如果绝对化,就会造成把对人的看法描述成对某人书法的看法。对毛泽东的书法的看法?要形成绝对统一的意见是不可能的。就是对古人的著名书法家,喜欢程度差别很大。如果说毛之书法,是一座高山,一片大海,那么,每一位欣赏者,由于学识、观赏角度、审美的能力不同,从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可把握全部。因此,其观察欣赏的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也有人提出质疑。对于一幅作品的评价,观者的程度不同,看作品的角度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其评价也不同。书法这就要看多数人的看法,即大多数人“公认”的看法了。也有人说毛泽东书法败笔多,其实毛泽东书法没有败笔的,因为历代书法大家,书法次品当时人们就废弃了,也没有他人所收藏。而毛泽东伟人的气魄,人人一字难求,哪怕是次品也不可能废弃掉,因此流传下来。
毛泽东生前提出“百花齐放”。笔者认为对毛泽东的书法,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书法最能体现书法情感的是草书,次之是行书,其它字体再次之。草书对笔画的要求弱化了,用符号代表的多了。就看书者能否挥洒自如,情感奔放。毛泽东的草书,从符号的角度讲,中规中矩,错误不多。从书写自如程度讲,一挥而就。加上有少年的楷书基本功(草书笔画中用板桥体较多)、经常用毛笔。所以作为毛体书法,应该是完全成熟的。
单就书法来讲,唐人达到了最高峰。但宋以来书法家很多,苏轼就是其中一也,他的字众人评价很高,为什么?主要是诗书合一,诗的造诣很高,加上字就有了天下第三行书。毛泽东的书法意义也在这里,他的字、诗、伟人(不是指人品),就成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从这个角度讲郑板桥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与画竹结合起来了,给人一种“竹节松风”的感受。我们说,毛体不易学亦难精,原因就是一般人缺乏毛泽东的后二者的条件。也不学板桥体,同样道理。
(二)、理想目标到位。
学习古人的碑帖贵在先“入帖”后“出帖”,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中国书法的灵魂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毛泽东书法也是如此。继承是手段,发扬光大才是最终目的。就目前毛泽东书法的学习研究现状来看,很多人都以尽可能写像毛体为第一要务。这从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来看是无可厚非的,但若是将写像毛体作为终极目标,则无疑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学习毛体书法更多地是要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和他的书法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和胆魄,因为毛泽东是创新的高手,善变的奇才,毛泽东真正达到了人不能到而我到之,人不能放而我放之,古今无一能及。学习 毛泽东书法而不是以完全学像为能事。事实上,由于一般人从根本上缺乏毛泽东那种胸襟、学养和气概,即使从表面上可以达到“逼近”毛体的程度,但骨子里边的东西,也就是内在的精神气质是无法达到的。再者说了,所谓“形神俱似”也只是对自己临摹学习阶段的一种普遍要求,通过临摹,可以领会笔法和掌握结体以及感受章法气势等等,最终还是要在前人或他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他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骨和韵致,也最终有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舒缓,行草圆润流畅,笔力劲健,故有“明朝第一”之称。
由此看来,学习毛体书法,如果仅仅出于对一代领袖的无尚崇拜心理,毕其一生,以大致学像毛体书法的形质为目的,而忽略了毛泽东所指出的要“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则是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不相吻合的。所谓形貌易得,精神难求,正因为难,能够不断追求,所以才显得可贵。因此说,学习毛体书法的根本意义在于学习毛泽东重视传统,勇于创新和将书法与自身文学才华完美结合的艺术精神。
学习毛泽东书法,就要学习毛泽东书法活的灵魂。个人认为,不如毛泽东书法,不是毛泽东书法家,等于毛泽东书法,也不是毛泽东书法家,只有超过毛泽东书法,才是真正的毛泽东书法家。
当下,有一些人动辄就把自己称之为“毛体书法第一人”,而我们细观其作,也无非是把毛主席的作品临摹得比较相思而已,根本上缺乏自身的创造。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临摹古人的作品,哪怕形神俱似,也不过是临摹。而临摹毛泽东书法,只要写到六七分像,就觉得很了不起,甚至认为是一种创造。这实质上就是对毛泽东本人和其书法的无尚崇拜和有意神话之后的心理反映。多年以来,没有出现真正在毛体书法的研究和出新方面卓有成就的书家,往往就是这种心态作用的必然结果。
因此说,我们对于毛体书法,我们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更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我们要符合历史事实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毛泽东书法,对于学习毛泽东书法也同样需要有本质上的认识和观念上的突破。因此在学习毛泽东书法要学会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去伪存真,吸取精华,要创出一条新路,写出自己的作品。
二、学习毛泽东书法的感受
学习毛泽东书法是我一生的选择,学习毛泽东书法能激励人奋进、提高人的整体素养,养浩然正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精华。因此对自己感受颇深。
(一)、以“书法艺术”的规律解读毛体书法
毛体书法是毛泽东创立的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特征的书体。什么是毛体书法也已经
到公认的定义。但我认为,从如何提升自己习练毛体书法的水平方面来看待毛体书法,应尽可能地抛开非书法艺术范畴因素,而应在书法艺术的范畴内,以毛体书法的艺术性为主体,实事求是地来研究探讨和学习毛体书法。即把这种毛体书法与王羲之、颜真卿书体一样来看待,基于此再遵循书法艺术的规律去练习。如今毛体书法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一种完整的体系,最终还是在于毛体书法本身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因为喜爱毛泽东而去喜爱毛体书法。这份资料我想大家也看过;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收藏最多的东西就是碑帖,拓本、影印本碑帖共600余种,认真看过的有400多种,其中反复研读的有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宋徽宗、宋高宗等的书帖。“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是他时常批阅的。可见书法是他一生的至爱。在此基础上,毛主席将其感情、理性、技法统一于笔端,书写了诸多文章、书信、诗词、题词、批注等书法手迹达10万多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书法艺术财富。由此可以看出,毛体书法是毛泽东一生对书法艺术极端热爱并刻苦实践、大胆创新形成的。因此对待毛体书法既不能不加以学习研究而否定毛体书法的成就;也不能因为对领袖的崇拜和热爱,而用非艺术性的语言来品评毛体书法。只有以艺术性为主线来研究毛体书法,才能揭示毛体书法的风格特点、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才能挖掘毛泽东对书法艺术的贡献所在,才能发现毛泽东的书法实践对我们学习书法的有益启示,才能体现我们研究毛体书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毛体书法
从目前大批史料来看,毛泽东对书法从小至老喜爱有加,孜孜不倦。从青少年到老年对书法艺术喜欢到痴迷的地步。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征战之时,更不论建国后的安定时期,他一有时间就观摩碑帖,并心追手摹。1949年,他把老部下朱光为他书写的“书法家之府”改为“书法癖之府”,可见毛泽东对书法的喜爱和痴迷的程度。 毛泽东临帖读贴终身不怠,对书法的学习、研究、创新伴随他的一生,从未间断。尤其是建国后阅读字帖和习字几乎成为他工作之余的主要休息方式。我们说“学无止境”,而书亦无止境,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这种终其一生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们广大毛体书法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三),以“书以达情”的境界感悟毛体书法
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把字写工整清楚谓之书以达识;第二层次,能把字写得漂亮谓之书以达美;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在把字写得漂亮的基础上能通过字的形体表达出书者的思想感情谓之书以达情。毛泽东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达到了“心忘于手,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的境界。
我在大量研习毛泽东书写的古诗词和他的自作诗词时发现一个现象: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从结字到布局没有面貌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甚至同样内容的题材,面貌风格完全不同。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毛泽东书法基本功的深厚、对书法艺术语言掌握的精熟、对笔墨掌控的娴练;而且体现了他的书写形式始终为其书写的内容服务,随书写内容的不同而不同,随书写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书写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的书写形式始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最高目标,能够熟练地以书法艺术语言为载体充分地表现和反映他书写时的思想和情感,直抵书法艺术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书以达情。这就是毛体书法作品吸引人、鼓舞人、激励人、让人百看不厌的原因所在。
例如:通过《长征诗》书法用墨的饱满、字形大小的变化,我们可想象出二万五千里征途长长的、壮美的画卷;通过《忆秦娥•娄山关》狂草笔法和渴笔的极致运用,可感受到当时革命战争的悲壮;而透过《蝶恋花•答李淑一》笔墨的凝重可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当时书写时的肝肠寸断。
(四)、以“干一大事”的心态弘扬毛体书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我特别喜欢并做为了我做事创业的座右铭:“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也许在毛体书法方面有一定的天赋,由爱至极,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要把毛体书法的艺术研究及习练创作和推广做为自己一生追求的大事业,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是坚持对毛泽东手迹的读贴临贴。遵从书法的艺术规律,在读贴临帖上下工夫,力争做到“读有所得,临有所获,日有所悟,出神入化”。我深知学习书法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下苦工夫。毛泽东70年如一日,在书法的道路上勤恳研习终就大成。毛泽东的书法历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没有止境,更无捷径。学习书法即使天分再高,也必须勤奋下工夫去学去练,去研究,才能有所获益。在日常习练中,我是把《毛泽东书法字典》、《毛泽东手书古诗词》、《毛泽东诗词书法》这几本书当做字贴去练习,反复比较每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与特点,并注意考证每个字的写法在毛泽东手迹中的出处。
二是坚持对传统书贴的练习。因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是继承和创新的典范,习练毛体,我们更应遵循毛体发展的历程,去研究和临摹对毛体书法的形成影响较大的名家法贴,做到活学活用,追求手写时因熟而生巧的玄妙境界。近年来,我对张旭的《古诗四贴》、《般若密多心经》;怀素的《自叙贴》、《论书贴》、《小草千字文》及“二王”的法贴反复临摹,并注重与毛体书法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我感觉到自己在挥毫毛体书法时才能有的放矢、字出有由。
三是坚持用毛体书法进行创作。近几年来,我先后用毛体书法创作完成了《三字经》《百字姓》《千字文》《道德经》等书法长卷及近百首经典诗词的书法作品。在创作中,遇到拿不准的字就查《毛泽东书法字典》,力争每个字的写法都符合毛体书法的规范写法,并且对同一作品中相同的字采用不同的规范写法。
同时,我在研习毛体书法的基础上,广泛阅读与毛泽东相关的文化书籍,以文化浸洇书法,以此不断充实践行着自已“干一大事”的毛体书法研究和书法创作的梦想,实现自己人生艺术价值。
论毛泽东书法结体在于打破前人对称格局中寻求
艺术之美
甘肃省临夏 马占禄
中国汉字是一种语言文字,汉字的结构又称“结体”又称结字。中国汉字是由31种笔画构成的。把这些不同的笔画根据需要组织起来,并进行适当搭配、排列、组合,就是“结体”。如果把笔画比作砖瓦,结体就好比用砖瓦盖成的房子。砖瓦的形状差不多,但盖出的房子却是千姿百态的。这种差别反映出的实质,就是艺术。如同用砖瓦盖房一样,我们在进行书法时,也要善于运用和处理汉字笔画的搭配,使之适宜、得体、匀美。这是每一个书家必须研究的一门艺术。一个高明的书家,面对约定俗成的文字,在书写时能够大胆制造矛盾,又能从容地平衡这个矛盾,精心设计出个性强烈、面貌清新的汉字造型来,才是对书法结体的创造和发展。毛泽东历来重视创新。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反对平庸,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平常人想不到又不敢做的事。在书法结体上,也是别具匠心,旗树一帜。他写字,常常打破对称格局,在不对称中追求艺术之美。构想独特、运笔大气、夸张出奇、险峻挺拔。无论俯仰伸缩,皆错落有致,令人称绝,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
笔者多年学习毛泽东书法艺术,从学习中感悟出以下6种结体方法,以供众位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学习。抛砖引玉,不断发扬光大,真正把毛泽东书法艺术学好、学深、学透,不断的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一,毛泽东书法的侧倾法。侧倾,是毛泽东结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写出的字,有左放右收的特征,即左边伸展右边收紧,也是右耸左展,呈左斜态势。就好像把一个方方正正的字,故意拉成斜倾的菱形。这种倾向,在他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就已经可以看到端倪。如1915年写的《十六字铭》中的“五”、“七”、“以”、“在”等字。特别是“在”字更为明显,一横向上扬,交叉的那一撇向左拉得很长,使字的重心向左移。又如还看今“朝”的朝字一撇伸展得特别长。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字型归正。30年代末期,他的字有过一段向右斜的探索。如1937年1月30日《致徐特立》的信,1937年10月10日《致雷经天》的信。字体都是明显地往右斜。我们来看他1940年《为儿童节的题词》:“天天向上”。两个“天”字的写法基本一样,左边的一撇稍短,右边的一捺先是长长往右下方一按,然后重重地斜上一挑,使字的重心明显偏向右边。向左斜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在1年前后,这一点,我们从以下两幅作品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一封是1941年1月31日《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字体是右斜。另一幅是1942年4月17日《致欧阳山、草明》的信,字体就明显地呈左斜态势了,而且这种左斜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建国后毛泽东的字开始归正,但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到左斜的笔迹。我们还是来看看毛泽东对“天”字的写法。1961年毛泽东书写的《清平乐.六盘山》中,起笔的一个“天”字,头上两笔跟过去写法是一样的,都是斜笔向上,不同的是后边两笔的写法,左边的一撇向下拉得很长,伸出了格子,笔尾顺着弧度微微向上翘起,右边的一捺,鹅头起笔,行笔很短,就将笔锋挑起。这是个比较典型的左斜式写法。左斜式写法的字很多,如为“为人民服务”中的5个字,为抗大题写的校训“实事求是”中的“求是”2字,为《八路军军政》创刊三周年题词“准备反攻”中的4字,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中的“人民”“报”3字,还有建国后写的一个题词“东风压倒西风”6字,等等。
二,毛泽东书法的错位法。错位,就是把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打破书写常规,故意制造错位,在错位中追求个性,寻找平衡,展现奇峻之美。《采桑子.重阳》中的繁体“岁”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毛泽东没有按照常规,把上下两部分都写得端端正正的;而是把上头的“山”字大胆往右倾倒,把下边的“成”字,写成一个典型的偏右菱形,左边的一撇拉成一个长长的内弧,右边的弯钩与第一笔的横连起来写,先将横大幅度的上翘,然后转笔成外弧向下,到右撇的二分之一处,就收笔上翘。整体来看这个“岁”字,上压下耸,表现出人与岁月的抗争,写得是何等的非凡有生气!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是怎么书写左右结构字的。先看两列错。以毛泽东1963年书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中的“江”字为例。左边的“三点水”往下洒得很开,右边的“工”字,起笔的横就高出“三点水”的最上边的一点,而且还大幅度上翘,然后连笔往下一折,第二笔的横,起笔竟在“三点水”第二点的头上,也是大幅度的上翘。整个字左右明显错位不对称,但却给了我们十分新鲜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就看到了那滔滔江中之水。这是扬左抑右,还有抑左扬右的写法。如毛泽东写“惶”、“襟”,常常把左边的偏旁写得小小的,而把右边的部分写得大大的,甚至超出左边的一倍。也有把左右两个部分写得一样大,但却把它们上下错位摆放。如毛泽东书写陆游《咏梅》词中“碾作尘”中的“碾”字,左边的“石”和右边的“展”,上下长短大小差不多,“石”字突起高耸,“展”字却从“石”下方三分之一处起笔,一撇长托,超出“石”的三分之一,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险峻之美。再看三列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仿陆游”的“游”,写得很特别。右边的“子”错位向下,且把一横写得很长,使整个“游”字形成从上往下的阶梯状。毛泽东1958年给“安徽大学”题写了校名,这个“徽”字的写法也十分别致有趣。“徽”的上头写了一个倾倒的“山”,我们不谈,只谈下边三个组成部分的写法。右边的“双立人”和中间的“系”,是并排写的,大小也差不多,惟独右边的“反文”写得又大又错位。上头的一撇几乎是竖写下来而且拉得很长,然后横行并以极小的角度转弯,在“系”的底部再转笔右下行。这样写法在传统书法中是根本找不到的,令人称奇又耐人寻味。
三,毛泽东书法的拓展法。拓展,就是指字的形状成梯型结构,上边小,下边大,书写时有意将字的下部向两边拓展。先看1946年毛泽东《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时的题词》:“为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 毛泽东”。这15个字中,“为”、“团”、“结”、“统”、“斗”、“泽”、“东”都呈下部外张结构。特别是繁写“团”和“斗”字,左边的一竖向左下行笔,右边一竖略呈弧度向右下行笔,两字底部都明显向外张开。再来看1949年毛泽东《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中的“风”和“池”字。“风”左边的一撇和右边的竖钩,毛泽东把它们写成了两个背靠背的括号,把本来就是外张型结构的字,进一步夸张放大了。“池”字左边的“三点水”,毛泽东把它向左斜着写下去,而写右边“也”字的竖横钩,却右斜落笔,轻轻一拖。《采桑子.重阳》中的“地”字等也是这种写法。
四,毛泽东书法的内突法。汉字中有半包、三包结构的字。内突,就是把这种结构字的里面部分突出书写。毛泽东这种写法虽然不多,且也是变化的,但从毛泽东书法实践的过程来看,仍然体现出毛泽东一定时期的书法特点。我们来看看半包结构的左上包围。毛泽东建国后书写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雁”字。上边的一横起笔斜上,写得很长,第二笔的一撇,不是从一横起笔处写下来的,而是从一横的末端转折左下,这样就给里面要写的部分,只留下很小的空间。里面的“佳”字就必然要突出包围。还有“房”、“病”、“扇”等字,毛泽东常常都把头部(包围部分)写得很小,而下面的“方”、“丙”、“羽”却又写得大大的。毛泽东书写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冠”字,有个右下包,他把“寸”字竟写在“元”的包围之外。毛泽东书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寇”字,也有个右下包。元字的竖弯钩写得很小,里面被包围部分,却写得很大并大幅度向右上倾斜,似乎要挣出包围。再看三包结构的“上包下”。毛泽东书写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凤凰”两字,里面的“鸟”和“皇”,都突出了上面的包围。还有《沁园春.雪》中“稍逊风sao”的“风”字,《七律.长征》中“只等闲”的“闲”字,都有这种明显的书写特点。
五,毛泽东书法的缩身法。毛泽东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在字形结构书写探索中,有时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头大身小,就像一个身材矮小的大头娃娃。我们来看看以下两幅作品:一幅是1949年4月书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里有3个“天”字,都是把上边的两横写得大大的,把下边两笔的“人”写得小小的。特别是“天翻地覆”中的“天”字,写完上边长长两横之后,突然改变过去写撇长托的习惯,把左边的一撇写得短短的,似乎没有写到位,接着就把右边的一捺写成了一个小点。按照汉字书写规范,这个字明显上下不对称。但仔细审视,联系到诗文的内容,却意味无穷。上边大大两横代表“天”,下边小小两笔写的是个“人”,人虽小却能把天翻转过来,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力量!这首诗里还有个“勇”字,上边的“甬”写得奇大,下边的“力”写得奇小。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身穿铠甲、手握刀剑的武士。另一幅是毛泽东50年代中期书写的《水调歌头.游泳》。“极目楚天舒”中的“楚”字,上边的“林”写得大大的,且将第二个“木”上的一横斜上大幅度的伸展,下边的替代“之”,却又写得很小,给人以遐想空间。好似书家站在楚地江头,手搭遮阳,极目远处看不尽的森林国土。“龟蛇静”的繁写“龟”字,写得更为夸张。头部奇大,身部奇小。下边的“竖横钩”,就像一只巨龟自由自在地摆动着小尾巴。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这幅作品里还有“架”、“堑”、“途”、“女”等也都是这种上大下小的结构。
六,毛泽东书法的伸足法。伸足,就是将字下部的撇、捺或点等笔画,过分拉长,犹如人故意伸出的腿脚。毛泽东在书写时,不同的时期,根据需要,有时伸左,有时伸右,有时左右全伸。毛泽东1942年为拍《南泥弯》影片的题词,“丰衣足食”中,有“衣”、“足”、“食”3字,都是左伸。1940年为儿童节的题词,“天天向上”中的两个“天”字,都是右伸。50年代、60年代书写的作品中,仍然能够找到这样的例子。《七律.长征》中的“只”字是左伸,《采桑子重阳》中的“黄”字是右伸。毛泽东书写李白《庐山谣》中的“黄”字,改右伸为左伸,“观”字、“天”字是右伸。1946年毛泽东《为叶挺之子叶正明的题词》,“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中的“火”字,1957年毛泽东为刘胡兰重新题词,“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的“大”字,是左右都伸。毛泽东书法结体艺术是博大精深的。笔者难以一斑而窥全豹。所悟一鳞半爪,让我们不断探索,学习、研究毛泽东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走向辉煌奠定基础。仅供书家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