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投资资讯网交易在线 (http://www4.pm001.net/index.asp) -- 书报字画 (http://www4.pm001.net/list.asp?boardid=157) ----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马占禄 (http://www4.pm001.net/dispbbs.asp?boardid=157&id=27775542)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2 10:57:00 --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马占禄 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 ——结合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当代书法创作 甘肃.马占禄 文章摘要; 书法是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书法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为人民大众服务,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题,他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书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在发展。用笔墨表达思想感情也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毛泽东是一个创新的高手,善变的奇才,真正做到了人不能到而我到之,人不能放而我放之,自古无一人能之。今天我们研究毛泽东书法,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而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开创精神,并充分的利用毛泽东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武装我们的头脑,并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国家富强。 关键词:创新发展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 作者简介; 马占禄,(1955、12)笔名;罗迅,副调研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监狱协会会员,中国监狱理论研究骨干专家;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毛泽东书法艺术理论研究者,中国花儿研究者,中国紫斑牡丹研究者,毛泽东书法创作者。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甘肃.临夏.731100 开张天岸马,奇逸龙中人。 书法是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门艺术,不懂书法就不能彻底搞懂中国文化。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有过这样的断言:“笔墨砚,金不换。中国书法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哪个国家也不能相比,不懂书法,等于不懂中国文化。书法艺术不仅有着广泛的使(实)用价值,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钻研进去其乐无穷。”毛泽东书法就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他是哲学观点,思维的方式,思想的境界。青少年时候就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就博览群书,孜孜不求的追求真理。 如果当代的中国人不能彻底搞懂中国文化,又怎么能谈什么文化的繁荣与复兴呢?习近平更是把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复兴的意义,放到中华民族整体崛起的战略层面予以考量。他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文结合习近平关于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谈谈毛泽东书法创作给当代中国书法工作者都带来了哪些重大启示—— 一、勤奋敬业:字和人一样,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找到筋骨,写出神韵。 欲成书法大家,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天分、勤奋均不可少,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须相辅相成。天分非勤奋难以引爆,勤奋非天分难有大成。聪明与勤奋,苦练与巧练,毅力与方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归根到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勤奋苦练有毅力,是第一重要的。“椎鲁朴钝,非学者之患;聪明绝异,学者之深患。”古人为 什么把天分聪明绝异看作是学者的大患呢?这是为了警惕那些非常聪明、识深见广的人,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放弃了勤奋苦练,缺乏毅力,必将难有大成。 为了鼓励后学者,毛主席更强调以勤奋为主。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能坚持能刻苦谁都能练出一笔好字。开始可以照着字帖练,练多了就会出来自己的风格。”他又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便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 毛主席自己就是刻苦练字、勤奋精进的典范。据载,从1955年开始,他看过的所存拓本即近400种。“二王”帖,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时常批阅;对规范草书艺术的《草诀百要领》和《草诀韵歌》等帖,更是精研不休,把玩不止。正是这种刻苦学习、孜孜不已的求索实践,才最终成就了他独具一格的毛体书法。建国之前的战争年代,毛主席更是把写字写文章当作革命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方便工作,贺子珍给他制作了颇具创意的多层布袋,用来装书籍和文房四宝。毛主席对警卫员要求:“我到哪里不吃饭不洗脚也要把文房四宝摆好,随时可以工作,看书学习。”不管斗争多艰苦,环境多恶劣,工作多繁忙,一有空隙,他就抓紧时间看书写字。正是在这样刻苦勤奋的努力下,毛主席留下的书稿有一万多件(中央档案馆手稿科长齐德平统计),这是多么丰富而无与伦比的一笔艺术财富啊!对此李讷回忆说:父亲对书法极下功夫,除了工作、读书、散步、游泳外,就是不停地写。甚至吃了安眠药,睡意未来,就是在写字。直写到半睡状态,才上*床睡觉。这样日积月累,将是何等功夫! 总之,书法创作,勤奋苦练有毅力,什么时候都是第一重要的。“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这是一条朴实的真理。正如习近平所说,“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正是其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这也是破解今天的中国书法创作所存在着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浮躁肤浅现象的首要前提。 二、精神修养:加强精、气、神的修炼,强化爱国主义胸怀 传统书法评论认为,书法须以神采为第一审美标准。我们认为,不能像唐·张怀瓘《文字论》中所说的:“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样将神采论推入极端;但是,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所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还是深得神采和形质的辩证之道的。书法之妙道,精神风采是第一位的,形体结构还在其次,如果二者兼备就可以说是继承古人书法的真髓了。毛泽东书法神形兼备,神采尤上,不仅在精神笔意上继承古人,实是超越古人,以启来者。这就告诉我们,搞书法创作,不仅要加强形质的训练,更要加强精神的修炼。若精神不强、风采暗淡,则无论书家创作多少作品,都不过是字奴墨猪而已。正如清·蒋和《书学正宗》中所说:“法可以人人而传,精神兴会则人所自致。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玩索;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书匠。”技法可传,但精神则重在自我表现。缺乏精神力度的书法,虽然可看但不会耐看;缺乏意趣的书法,即使字形好,也不过是写字匠所为。学习毛体书法,如果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其理亦是同上。 书如其人,好的书法作品是鲜活如生、浑然一体的,正如苏轼《东坡集》中所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古人素来主张 “字内功夫字外求”——精神在字内,功夫在字外。宋·蔡襄《宋端明学士蔡忠惠公文集》中说:“学书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这就是说,学习前人书法包括学习毛泽东书法,当以学习其书中的精神,乃至于学其整个人的精神为法要,而不是徒求形似,止于形似,做那些不懂书法真谛者才做的蠢事。 书法的神采,无疑也是和书家的性情以及书家的功力息息相关的。明·祝允明《论书帖》中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有功力缺性情,书法作品就会缺乏神采;有性情缺功力,神采就会难以坚实。毛主席既有深厚准确的摹古之功力,更有济世救民的独特之性情,故其书既坚实有力,又大气磅礴,所以能震撼人心。这也启示着书法后学者,在锲而不舍的学习修炼中,改造自己的性情,活出更高更好的精神境界来。 进而言之,伟大的精神是书法作品达到最高境界的必要阶梯。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以吾神所着故也。”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提出:“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书贵有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化我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入我神者为神仙。入他神者易,入我神者难,故成仙者少也。”我们这里抛开刘熙载学仙之喻不谈,只谈书法以神为贵的学习之道。所谓入他神者,即是指古人精神强于我之精神;入我神者,即是指我之精神强于古人之精神。毛主席的精神是超越古今、极其强大、永恒不灭的,它附着于书法之上,成就了众多神品、极品,因而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后学者要达此境界,学习毛主席的精神正是超越古人精神、最终超越古人作品的一条重要捷径。 毛主席的伟大精神是深厚博大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最真挚、最深刻、最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像一条红色的主线,贯穿了其诗词、书法、文章等一切创作领域和革命实践,并成为其不可动摇、不可磨灭、不可挑战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正是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上我们说,爱国主义的中国书法是铸造中国人灵魂的工程,爱国主义的中国书法工作者是铸造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 三、思想境界: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题。他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书法是文艺的重要分支,毛泽东是热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领袖,其书法正是践行其价值观、心艺合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经典体现。 书法应该是给人民看的大众艺术,而不是只给自己看的文字游戏。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书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在其所有题词中, “人民”一词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他特别对为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给予了崇高的礼赞。比如,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亲撰挽词,题写了“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当听到年仅15岁就被反动派杀害的刘胡兰的光荣事迹时,毛泽东眼中含泪,凝神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气壮山河的大字;建国后,他不忘缅怀先烈,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除了对人民英雄给予崇高的礼赞,他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人民楷模也同样给予热情的题词赞颂。风行全国、人所共知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七个大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精品,也在思想上影响了几代的中国民众,甚至在今天依然是中国人道德品行的最高指南。正因如此我们说,毛泽东书法最伟大、最独特的作用,就是对饱经内忧外患、面临各种艰难挑战的中国人民,进行强有力的革命思想总动员。 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毛泽东书法的思想境界与古人书法的思想境界体现出了本质的不同。所谓古人书法的神髓,与毛泽东书法的神髓,在人民性、正义性、实用性、社会性和革命性等思想价值方面,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书法对于毛泽东而言,绝非仅有艺术价值或一般的思想价值,它更是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服务革命斗争需要的一种强有力武器与重要工具。毛泽东的很多书法作品,包括各种题词、书信、电报和书稿等,本身就是为人民工作的需要,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为人民事业工作的副产品。比如,在延安时期,中央党校修建竣工之际,大家请毛泽东题匾。他欣然同意,当即拿来四 张二尺见方的麻纸,沉思片刻,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写上了“实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从此,“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就石刻于各级党校的大门内,成为了全党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座右铭。试问,历史上哪个书法名作能有这样的力度与境界呢? 毛泽东曾将自己的书法创作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他以书法为人民工作、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性质。他说:“我练字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打下书法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战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阶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第四阶段是进北京城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为什么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对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呢?为什么毛泽东书法具有彻底的为人民工作、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性质呢?因为他热爱人民,对人民有深刻的感情,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因为他愿意并且能够以人民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以人民的忧患为自己的忧患,以人民的敌人为自己的敌人,甘心做人民的卫士、先锋、孺子牛;因为他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与革命英雄主义者,他能够在思想的深处、精神的高度,自觉地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一切实践包括书法实践的唯一宗旨——这就是他给中国书法创作开启的金光大道,也是书法家所能拥有的最高尚、最巨大的幸福。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13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只要我们与人民同在,就一定能从祖国大地母亲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我们认为,人民的需要是书法创作的根本动力,人民的事业是书法创作的不竭源泉。今天,中国书法工作者们只有向毛主席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正践行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才能创作出植根现实斗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为人民所喜爱的艺术佳作,才能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3 10:44:00 -- https://page.om.qq.com/page/OgGu2hgtVSUMzU9_ZFqpm4nQ0?ADTAG=tgi.wx.share.message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4 8:48:00 --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 ——结合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当代书法创作 甘肃.马占禄 文章摘要; 书法是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书法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为人民大众服务,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题,他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书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在发展。用笔墨表达思想感情也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毛泽东是一个创新的高手,善变的奇才,真正做到了人不能到而我到之,人不能放而我放之,自古无一人能之。今天我们研究毛泽东书法,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而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开创精神,并充分的利用毛泽东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武装我们的头脑,并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国家富强。 关键词:创新发展是毛泽东书法的精髓和灵魂。 作者简介; 马占禄,笔名;罗迅,副调研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监狱协会会员,中国监狱理论研究骨干专家;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撰写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创作文章85篇。撰写《一代书雄.马占禄》论文集,发行《中国书画联盟报》、《西安书画联盟报》。毛泽东书法艺术理论研究者,中国花儿研究者,中国紫斑牡丹研究者,北京兰亭书画院客座教授。甘肃毛体书法艺术研究创作传承基地院长。 作品在全国各地获得多项奖励。 开张天岸马,奇逸龙中人。 书法是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门艺术,不懂书法就不能彻底搞懂中国文化。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有过这样的断言:“笔墨砚,金不换。中国书法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哪个国家也不能相比,不懂书法,等于不懂中国文化。书法艺术不仅有着广泛的使(实)用价值,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钻研进去其乐无穷。”毛泽东书法就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他是哲学观点,思维的方式,思想的境界。青少年时候就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就博览群书,孜孜不求的追求真理。 如果当代的中国人不能彻底搞懂中国文化,又怎么能谈什么文化的繁荣与复兴呢?习近平更是把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复兴的意义,放到中华民族整体崛起的战略层面予以考量。他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文结合习近平关于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谈谈毛泽东书法创作给当代中国书法工作者都带来了哪些重大启示—— 一、勤奋敬业:字和人一样,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找到筋骨,写出神韵。 欲成书法大家,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天分、勤奋均不可少,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须相辅相成。天分非勤奋难以引爆,勤奋非天分难有大成。聪明与勤奋,苦练与巧练,毅力与方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归根到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勤奋苦练有毅力,是第一重要的。“椎鲁朴钝,非学者之患;聪明绝异,学者之深患。”古人为 什么把天分聪明绝异看作是学者的大患呢?这是为了警惕那些非常聪明、识深见广的人,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放弃了勤奋苦练,缺乏毅力,必将难有大成。 为了鼓励后学者,毛主席更强调以勤奋为主。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能坚持能刻苦谁都能练出一笔好字。开始可以照着字帖练,练多了就会出来自己的风格。”他又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便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 毛主席自己就是刻苦练字、勤奋精进的典范。据载,从1955年开始,他看过的所存拓本即近400种。“二王”帖,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时常批阅;对规范草书艺术的《草诀百要领》和《草诀韵歌》等帖,更是精研不休,把玩不止。正是这种刻苦学习、孜孜不已的求索实践,才最终成就了他独具一格的毛体书法。建国之前的战争年代,毛主席更是把写字写文章当作革命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方便工作,贺子珍给他制作了颇具创意的多层布袋,用来装书籍和文房四宝。毛主席对警卫员要求:“我到哪里不吃饭不洗脚也要把文房四宝摆好,随时可以工作,看书学习。”不管斗争多艰苦,环境多恶劣,工作多繁忙,一有空隙,他就抓紧时间看书写字。正是在这样刻苦勤奋的努力下,毛主席留下的书稿有一万多件(中央档案馆手稿科长齐德平统计),这是多么丰富而无与伦比的一笔艺术财富啊!对此李讷回忆说:父亲对书法极下功夫,除了工作、读书、散步、游泳外,就是不停地写。甚至吃了安眠药,睡意未来,就是在写字。直写到半睡状态,才上*床睡觉。这样日积月累,将是何等功夫! 总之,书法创作,勤奋苦练有毅力,什么时候都是第一重要的。“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这是一条朴实的真理。正如习近平所说,“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正是其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这也是破解今天的中国书法创作所存在着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浮躁肤浅现象的首要前提。 (未完待续)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5 8:32:00 -- https://page.om.qq.com/page/OgGu2hgtVSUMzU9_ZFqpm4nQ0?ADTAG=tgi.wx.share.message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6 8:42:00 -- 毛泽东书法精神本质论确定了毛泽东既是一个绝代佳人的书法家又是一个震撼书坛的书法理论家 马占禄 “一唱雄鸡天下白”。毛泽东的笔就是一支开天辟地的圣笔:他写下去的是思想与艺术,随之而站起来的是中国人的信念与灵魂。如果说毛泽东作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中国,那么,作为一个书法家与思想家,他以千万墨迹雄文,影响震撼了整个世界。 书法的本身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它的表面是书写技巧的展现,而其本质则是人格精神的折射。书法虽然并不完全等于精神,但书法的本质就是精神。书法表现着书家的精神,不是表现进步的革命的精神,就是表现落后的保守的精神;不是表现刚毅勇武的精神,就是表现卑怯软弱的精神。人如其书,字如其人,自古及今,概莫能外。 毛泽东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最杰出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思想代表着现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思想,毛泽东书法归根到底是他革命精神的艺术再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献身革命的事业、坚定革命的信念,就是其书法的本质灵魂。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戏言:“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中国革命的胜利史证明,他确实做到了。实际上,毛泽东不仅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还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和强大的美帝国主义。 对于情系中华、心忧天下、雄才伟略的毛泽东,以“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为自我追求写照的,同样具有强烈救世情怀的革命诗人柳亚子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实事求是、洞见真相的评论:“中共方面,毛润之一支笔确是开天辟地的神手。” 柳亚子当然说对了。毛泽东的笔就是一支开天辟地的大笔:他写下去的是思想与艺术,随之而站起来的是中国人的信念与灵魂。如果说毛泽东作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中国,那么,作为一个书法家与思想家,他以千万墨迹雄文,影响震撼了整个世界。 一、毛泽东书法是革命之魂与革命之象的根基 毛泽东书法是革命之魂与革命之象的辩证统一。唐·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提出:“书者,法象也。”这里的“法象”是指法自然万象——写鸟兽之行,状山川之貌,是古代书家的追求;毛泽东书法的兴趣则远不止于此。它更倾向于法社会之象,民族之象,国家之象,终归于法革命之象。何为革命之象?革命之象就是革命之魂的物化表达:毛泽东书法以速度极快、瘦硬精神、长枪大戟、外耀锋芒为重要特色,有云起涛涌之征,龙蛇战斗之象,表现了革命领袖的激*情与创造、无畏与牺牲。唐·李世民《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魂,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我们说,书法以精神为魂,精神不强,则书法就没有气势。毛泽东书法,以至正至强之革命精神为魂,立擎天济世之志,现王者莅临之象,常字斜骨正,错落有致,正气沛乎苍穹,大气浑然天成。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也。”书如其人,如同其志向,如同其学问,如同其才华。进而言之,毛泽东书法,如同其革命之灵魂,如同其革命之形象,这正是其革命人生的艺术写照。 毛泽东书法,在以革命之魂写革命之象的同时,也从革命之象即革命的客观现实事物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与启示。这就是古人所主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毛泽东书法造诣极深,固然是他“神游书海、目览千帖”,刻苦学习、不懈师古的结果;同时,也是和他善于从革命生活中吸取现实之美分不开的。1958年,在为《红旗》杂志题写刊名时,毛泽东一口气写了十多幅。其中一幅旁还有一小注:“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从画红旗到写红旗,这正是其革命之魂从革命之象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与启示的生动体现。这也是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基础的。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对此,毛泽东早在1937年就说过:杜甫这段话说出了舞蹈、戏剧等艺术与书法艺术相通,是至理名言。1 二、毛泽东书法是革命之形与革命之势的精神 毛泽东书法是革命之形与革命之势的相融合。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提出,书法是一种有形之学,有形才有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书法中形与势的辩证关系是:形以势立,势愈壮而形愈健;势因形出,形愈健而势愈壮。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其人乃扭转乾坤之威武,其书是革命精神之文字,其军以军事战书胜刀枪(1)。如果说“世间无物非草书”(清·翁方纲《题徐天池水墨写生卷》),那么,对于毛泽东而言,就是“纸上无字不革命”:彰革命之形,起革命之势——其形豪迈雄奇,瘦硬通神;其势云水翻腾,风雷激荡。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辩证的交响,精神的建筑,充满了辩证的思想与精神。毛泽东本人就曾经说过:“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画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毛泽东是辩证法的应用大师、创新大师,毛泽东书法是中国书法辩证艺术表现的巅峰,其形其势,完全堪称是豪放与婉约、壮美与神奇的辩证统一,也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的辩证统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书法,虽霸王挥鞭,不足以言其壮;虽游云惊龙,不足以言其奇。 怎样更具体、更深入地认识毛泽东书法作品中的革命之形与革命之势?这里举例言之。有学者对毛主席手书的《满江红·和郭沫若》这首词做过精彩的赏析:开笔“满江红”三字,浓墨重笔,高大伟岸;“和郭沫若”四字,温和飘逸,犹如挚友面谈,十分亲切。“小小寰球”,轻若寒烟,飘飘欲仙,体现了其运天下于掌上的气魄;“有几个苍蝇碰壁”以下,“字体奇大奇小,用笔奇重奇轻,笔画粗细相间,枯润交替,将赫鲁晓夫之流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正西风落叶下长安”,既写实又写意,象征着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发起了对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强大反击。最后以“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大笔落墨,结束全篇。整幅书法之节奏韵律随诗词内容和书写情绪而忽起忽伏,大开大合,最后止步于浓墨重彩的高潮。如此以极尽夸张、自由奔放之形,成雄浑壮美、激越轩昂之势,真正是“纸上无字不革命”,令人回肠荡气,兴味无穷。 三毛泽东书法是革命心法与革命心境的源泉 毛泽东书法是革命心法与革命心境相融合。有人说,“书法即心法,写字即修行。”我们说,“书境即心境,形象即精神。”书法犹如心法,可伸张至伟至大之本性;书境犹如心境,可抒写至正至强之精神。但不同书家之心法与心法,心境与心境,亦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只有立擎天之志,起王者之气,发明本心,自作主宰,此等书家才能驾驭心法成就至高的书法,驾驭心境成就至高的书境,才可以称得上书法的真正主人。清·傅山《霜红龛集》中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字随人走,人与字通,奇崛不俗之为人,正是书法高洁古朴的源泉。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革命之奇人,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领袖。明代项穆说:“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心正笔正、人正书正的“圣人书法家”,他的书法抒写的是他至正至强的灵魂。 不仅如此,古人书法之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往往代表着其个人与宇宙的精神互动;作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的书法之动天地之心、夺鬼神之魄,则完全突破了个人主义的任何藩篱,达到了以人的精神、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甚至全人类之精神,与宇宙的坦然对峙与强劲交融。进而言之,毛泽东的心法,是战争的磨练和深广的学养,坚韧的意志和雄强的思想,浪漫的情怀和伟大的信念相结合;毛泽东的心境,是千里雪原与万里长江,雄关漫道与烈风红旗,高山大海与小小寰球的辩证统一。在这样的心法心境下,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无一字不精神,无一篇不革命!正所谓:囊括大千世界之万殊,裁成革命精神之实相!其以内外贯通、人我大同的彻底革命之法,达自己至正之情性,形人民至真之哀乐!又以为人民服务、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领袖之志,与民心万古,与天地同流! 正是在这样的革命心法与革命心境的共同作用下,毛泽东书法体现出“雄浑豪放,字字精神”、“主大地之沉浮,不拘一格”的独特而强烈的艺术特色。对此,毛主席的干女儿、毛体书法家李静这样说道:“主席的书法从形成书风到深化升华,后到步入巅峰,不论是题字、题词和写书信,哪怕只是写上两个字,或一个短句,或几句短文,都‘雄浑豪放,字字精神’。这是他老人家书法整体气氛的主线。这条主线,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就更加突出了。”比如毛泽东手书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几个大字,写下来气势, 豪迈奔畅,不拘一格,第一第二两个字连用行书,其余几个字都用草书,且字字相连。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7 8:41: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8 9:42:00 -- https://www.meipian5.cn/3q74kste?share_from=self&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user_id=77936262&uuid=04110e420400e0d85d56da452194e598&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77936262&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84652e84cdec4e5fcb470c10daec2fb2&um_rtc=dce982baf3d9f4390b2bc5434b6d2517&from=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29 8:41:00 -- 一代书雄——毛泽东 甘肃临夏 马占禄
毛泽东作为一代书雄,是当今人们评论的热点,发现网上就毛泽东的书法讨论得是热火朝天,叫好的有,说坏的也不少。文化多元时代,普通大众发表些不同观点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书法工作者;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针对毛泽东书法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是个书法家,但写毛体书法没有出路。”问其原因,曰:“只有经典的才有出路,领袖书体,在国展不便品评。”当问到教授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书法时,或言辞闪烁,或曰书风狂放,伟人气魄,无法学习。周围人则窃窃私语,一脸不屑,似乎这样的问题多么不合时宜。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书坛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学术自由在当代书法界体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即使抛开政治因素不讲,鼓吹三十年来中国书法在理论和创作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的“专家们”,作为研究者是以何根据来评价毛泽东书法的?是出于个人喜好,标新立异,还是对政治进行报复抑或回避?我们在对一代书法家做出评价的时候,是就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的影响力来讲,还是就其书界地位,抑或对书法界的贡献而言?这必然涉及一个评价基础和学术道德问题。 一、自成一家终以韵胜 所谓艺术,就是有美的感受,百看不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自有其艺术渊源和评价体系。评价一位书法家的历史地位,简而言之,无非就是:一、字写得好,风格鲜明;二、继往开来;三、代表作的影响力;四、对书法界的贡献。本文结合上述四个方面对毛泽东书法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 针对毛泽东的书法风格,书法家、原中央办公厅研究室顾问陈秉忱曾经说过:“毛主席早年攻楷书,后来多行书,晚年则是行书和草书,凡此皆不拘于成规。通过毛主席阅读碑帖的情形和大量墨迹来看,我个人的体会,他以晋唐楷书和魏碑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二王’行书的长处,再则十分喜爱怀素、孙过庭的草书,同时博览群帖,这样浇灌滋润出毛主席独创一格的书法艺术之花。” 就整体形象而言,毛泽东书法风格鲜明,个性十足,气势之豪迈,就是与史上有名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代的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吴玉如、林散之、沙孟海等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在这里,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书法家,不是指他作为政治家之余的书法家,而是就其书法本身而言的伟大。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创新,其书法常常充盈着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民和生活的热爱,为了一个报头,毛泽东常常三番五次地书写,若干年后感觉不满意还可再写,其治学态度之真诚令人感动。 有人说,由于毛泽东所处的政治位置和惊涛骇浪的政治经历让他可以拥有磅礴的气势,但是并非书香世家出身和小农经济家庭氛围以及其个性,特别是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夺取政权和建设国家等原因,致使他的书法作品在技法上欠缺学院派婉约细腻的专业底蕴,甚至有点牵强潦草之嫌,且风格过于强烈,未可学也不易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相对于古来那些主要以书法见长的书家而言,毛泽东书法在笔法上确有失精到之处,但那些书法家在境界气魄上却又与毛泽东的书法作品相去甚远,何况还有个比较对象的问题。毛泽东题写的高校牌匾、各大媒体的报头书法,其功力、法度、意韵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已出版的《毛泽东书法大字典》上有毛体单字与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墨迹的比较,相信读者自会有明确的判断。 (二)继往开来的毛泽东书法 谈到书法,就要说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知名专家说:“要做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继承性,就是延续过去悠久的历史传统,并有所扬弃,公认字写得好。第二,开拓性,自出机杼,成一家之风貌。舍其一则不足以称为一代书家。在这两方面,毛泽东都胜任有余——他的颜体、欧体功力扎实,怀素书法风格明显。对于书法上的创新,毛泽东知行合一,他的书法出于怀素,人称“毛体”,举世公认。 谈到书法的继承性,我们要防止两个问题:一是厚古薄今,食古不化;二是没有基础地胡乱创新。针对食古不化者,毛泽东曾说过:“如果每个人写的字都和字帖上某家的字一模一样,那书法就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了。”事实上也不可能一样,启功曾说,人人若笔法一样,法院也就不会依此断案了。著名画家齐白石则以亲身经历谈到创新,他曾辛辣地指出: 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有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前人绳墨,而人以为无所本。余常哀时人之蠢,不知秦汉人,人子也,吾侪,亦人子也,不思吾侪有独到处。如令昔人见之,亦必钦佩。 这个“蠢”字用得极好,骂尽了一切保守主义、食古不化者。 (三)毛泽东对书法界贡献巨大 20世纪50年代,文艺界不少人士不把书法当作一门艺术,理由是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绝大多数都没有把书法列入艺术门类的。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书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毛泽东知道后,责问文联领导:“多一门艺术有什么不好?”在他的关注和鼓励下,全国才涌现出一批有很高知名度的书法大家,如郭沫若、舒同、沈尹默、沙孟海、赵朴初、林散之、启功等。事实上,这些人的字过去写得都很好,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关于十年“文革”对中国书法的推动,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书法家周俊杰回忆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书法开始复苏了。当时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写大字报,在机关单位别的东西没有,却有用不尽的纸、墨汁、毛笔。不同字体的大字报贴在街上,可谓书法的大展示。那些年代整个中国除了毛泽东肖像、语录之外,就是他放大了的《满江红》等书法作品,十亿多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一次高水平的书法普及教育。另外,当时人们在那个状态下没事干,思想空虚,很多人就开始偷偷拿起字帖写字。所以在“文革”时,很多二三十岁的人都是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书法的。 时至今日,当大部分书写工具被键盘和拇指所替代,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至上,拜金之风盛行的今天,全国各级书协会员达数百万之众,他们上寻甲骨秦篆,中游魏晋汉唐,下觅摩崖石刻,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各种书法研究会如雨后春笋,一片蔚然,中国书法散发出独有的魅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确实不应该忘记毛泽东对中国书法的推动和贡献。 二、百花能否齐放 《唐朝名画录》记载了开元年间的一段逸闻。其时,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和擅长舞剑的裴旻将军邂逅东都洛阳。于是乎,中国书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上演了:将军舞剑,气贯长虹;张旭狂草,风起云涌;吴生奋笔,有若神助。东都洛阳,万人空巷,天宫寺内,观者云集。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内,获睹三绝,三生有幸矣。”后世论者在谈起这段轶闻佳话时,都把观察的目光聚集在舞剑、绘画、书法这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审美意趣上的一致性上,却独独忽略了为什么会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中华民族艺术天空上闪烁着一颗又一颗熠熠的明星。 历史学家讲,一个时代的艺术能否有大的发展,将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百花齐放。如果各种各样的艺术观点、风格都能够展现出来,那么这个时代的思想、艺术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种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孕育了多少大家:老子、庄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当时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相互对立、论辩甚至是攻击的情况下,才出现这么多的大思想家,创造了文化盛世。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965年毛泽东对“兰亭论辩”的鼓励、支持甚至参与,为我们树立了学术典范。当今,在书法领域倡导“双百”方针,就是要做到艺术形式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坚持主流的同时,鼓励不同艺术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不同观点自由讨论,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的确我们需要有长于考证的学人,更期望目光四射的思想者。 这二十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理论家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历史的天空”上,书不魏晋,归于野途,其他则等而下之;书学文章只有考据、赞歌、辉煌,没有批评、鞭挞;对于艺术家只能说“才华横溢”,否则就上法院告你降低当事人的社会评价;创作者们则看到了书法是一种“时空”艺术,忘记了书法应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两种属性。虽然我们在“时空”的探索和实践上有了可贵的进展,但却忽略了书法在新时代应具有的社会责任,致使书法艺术在发展中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我们沾沾自喜于线条的挺拔,构成的巧妙和情感的宣泄,沾沾自喜于用墨的干湿变化乃至强烈对比,沾沾自喜于豪放大气的评价,没有温婉玉润,结果忘记了读者、大众,沦落为展览和其他媒体上的视觉快餐,沦为商家操作的剩汤。我们专注于达官贵人的邀请,却总是那样的一厢情愿,每次宣泄之后,剩下的就只有那凋落满地的花瓣和清凉;以至于书法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遗产”,还不清醒,依然在举杯庆贺;当若干年过去,当喧嚣的大潮退后,我们才发现,一些所谓的时代“弄潮儿”原来只穿了一条短裤冻得瑟瑟发抖站在后人的面前…… 每人都有喜欢与崇拜的自由,但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动辄封杀或冷冻暴力。试想过去的“摩崖石刻”、“汉隶”,哪个不是从“野狐禅”走过来的?我们不能口头宣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脚底下尽是“潜规则”。我们在忽略这样一个人,确立一个新的主张的时候,既不要厚古薄今,也不要厚今薄古,更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因为历史是基于事实的学问,历史的叙述离不开事实,历史的评价同样离不开事实,只有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的事实和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总结近现代书法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有所进步! 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前夕,全国政协组织了一场为奥运会闭幕式而创作的书法盛会。国内书法界稍有名头的艺术家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与《唐朝名画录》记载的张旭等在东都洛阳天宫寺内即兴泼墨的盛况类似,不同的是这次盛会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儿“擂台赛”的意味。各路大师,笔走龙蛇,挥毫献技,隶、篆、楷、行、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大师们用尽所有的书写方式,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寻章摘句,虽则华章灿灿,满殿生辉,但与奥组委的要求相比,却总有遗憾。据现场参与者回忆说,当其时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体书法家不动声色地出场,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场面。他以毛体书法固有的狂傲、豪放、目空一切的气质,书写了一幅特大号的“天下和”,成为奥运会闭幕式选用的书法作品。 伟人已逝,三十八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现在重温毛泽东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书法能否迎来一个新的30年呢?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30 10:21: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7/31 9:19: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8/1 9:26: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8/2 9:34: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8/3 10:29: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8/4 9:14: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8/24 9:29: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8/25 8:48: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9/27 9:38: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9/27 9:41: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9/28 10:25:00 -- |
-- 作者:燃情岁月 -- 发布时间:2021/10/13 9:43: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