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旻min宇
-- 发布时间:2021/7/29 5:40:00
--
〓★〓据《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至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为10.7亿元,加上没有销毁的清末银元推算不会超过13亿袁大头;仅南京造币厂在1915年2月至1916年的近两年时间内,就达379819210元。*甘肃加字三年袁大头发行量不足3万,国内存世量少于铸造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大部分回收和损毁,及流向海外。 *由迪化(乌鲁木齐的旧称)水磨沟机器局造币厂土法铸造的三年新疆版袁大头工艺粗糙,属于私铸钢模。存世约量9万枚左右,品相好的凤毛麟角,(现有16个版)大版别有主要是:大叶大耳、大叶小耳、小叶大耳、小叶小耳。小叶大耳(小叶高炉头),此版是新疆大头里最为稀少的,因高银,大部分被熔化掉了它用。异笔民,底部开口此版为新疆大头10几种版别里,唯一这么书写的民。泪眼大S肩小叶。泪眼大S肩背V字暗记。单眼皮中S肩小叶。单眼皮中S肩圆字右侧3压2中叶。单眼皮中S肩繁叶。双眼皮粗眉小S肩背V字暗记。双眼皮粗眉小S肩繁叶。大眼袋圆字右侧3压2中叶。大眼袋大叶。单眼皮短眉圆字右侧3压2中叶。单眼皮短眉大叶。小双眼皮圆字右侧3压2中叶。小双眼皮大叶。大双眼皮大叶。小双眼皮大眼袋圆字右侧2压2中叶。大双眼皮大繁叶。 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至少到1929年还在铸造。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开始回收袁大头而发行孙小头;1935年,约收回了3亿袁大头;至1948年时,国内尚存5.5亿枚袁大头;建国后政府彻底禁止银元流通长时间大量回收,银行统计累计收回了4.8亿袁大头;人行各省中心支行上世纪90年代初都已经把几十年陆续回收来的几百箱至上千箱(每箱1000枚分装,包括几百箱未开封使用过的三角圆大头)从各省储备库中运往央行,大部分人行打眼后熔化后铸成银锭用于工业耗材上面了。目前袁大头存量约在6000万-8000万【不包括龙洋,各省地方铸币和私铸大头及运台大头量,也不包括1951年左右在上海,沈阳和成都等造币厂生产的三角圆粗花三年袁大头用于藏区几少数民族地区商贸往来结算用【原重庆造币厂现有封存的成堆银元供展出用,甘肃曲笔民大头和O版大头均是1948年-1951年左右生产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藏区个人还可以用人民币从当地农业银行以0.8:1的比例兑换出整箱字的现大洋,以后要凭单位证明从当地人民银行来兑换,私人要凭营业执照。2000年后随着现大洋的价格逐年上涨,币商陆续从港澳,东南亚各国,外蒙,原苏联尤其各个斯坦国往国内返销中国的现大洋。目前2021年各个斯坦国袁大头通货普品价格在400-600元左右,这两年由于新冠的影响签证大多办不下来,想出去的出不了,想回国的两年回不来,减少了回流量。】。1927年北伐战争胜后,国民党政府停铸“袁头币”,改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交由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据当时全国最大的天津造币厂资料载铸造了9000万枚,以各造币厂与天津造币厂的造币能力推算,总数约在3亿左右。 一、大头铸造前(1889-1914)各种银元的数量2-2.2亿元。 据《银行周报》统计,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在广东开铸银元,到1913年底时,全国共铸银元约2.2亿元,另有资料记载在1915年初开铸新币时,时人调查应改铸的旧币数额为:银元206 028 152枚。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4-1928)各种银元的数量11-13亿元。 《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统计,至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为10.7亿元。加上没有销毁的清末银元总数推算不会超过13亿元,因为铸造新币特别是作为国币需要币制统一,需要回收旧币改铸,这也是《国币条例》规定银色90%,而实铸89%的原因所在,成色高则新币会被收藏或者私毁而无法流通。 三、国民党时期法币改革前(1928-1935)各种银元的数量15-17亿元 1927年北伐战争胜后,国民党政府停铸“袁头币”,改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交由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具体数字不详,据当时全国最大的天津造币厂资料载铸造了9000万枚,以各造币厂与天津造币厂的造币能力推算,总数约在3亿以内。 1933年后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回收旧币由上海中央造币厂统一改铸船洋,在1933-1935年间船洋生产147,442,329枚。 《银行周报》估计:中国铸造银币总数1,627,225,000元,外币在中国流通之估计数80,000,000元,中国流通银币总数1,707,225,000元。 1934年美国公布《白银法案》,实行高价收购白银政策,造成中国银元大量外流上海存银(占全国存银的30%)由5.47亿元降至2.76亿元。至1938年日本封锁止,累计出口白银10亿4450万元,当时中国流通领域银元与银锭的比例大约是8:1,绝大部分银元和银锭在这个时候被美国销毁了,变成了美国的国家储备。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又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制造及发行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完全相同之银元,委托美国及上海等地共铸造约有4360万枚。1949年国民党迁台带走约3200万枚银元,不包括50万高官富豪等迁台的个人携带。 一、大头铸造前(1889-1914)各种银元的数量2-2.2亿元。 据《银行周报》统计,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在广东开铸银元,到1913年底时,全国共铸银元约2.2亿元,另有资料记载在1915年初开铸新币时,时人调查应改铸的旧币数额为:银元206 028 152枚。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4-1928)各种银元的数量11-13亿元。 《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统计,至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为10.7亿元。加上没有销毁的清末银元总数推算不会超过13亿元,因为铸造新币特别是作为国币需要币制统一,需要回收旧币改铸,这也是《国币条例》规定银色90%,而实铸89%的原因所在,成色高则新币会被收藏或者私毁而无法流通。 三、国民党时期法币改革前(1928-1935)各种银元的数量15-17亿元 1927年北伐战争胜后,国民党政府停铸“袁头币”,改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交由杭州、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具体数字不详,据当时全国最大的天津造币厂资料载铸造了9000万枚,以各造币厂与天津造币厂的造币能力推算,总数约在3亿以内。 1933年后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回收旧币由上海中央造币厂统一改铸船洋,在1933-1935年间船洋生产147,442,329枚。 《银行周报》估计:中国铸造银币总数1,627,225,000元,外币在中国流通之估计数80,000,000元,中国流通银币总数1,707,225,000元。 四、民国废除流通后至建国前(1935-1949)各种银元的存世量5-5.6亿元【不包括由于战乱私自埋于地下的数量】。 1934年美国公布《白银法案》,实行高价收购白银政策,造成中国银元大量外流,据《中国近代经济简史》载,上海存银(占全国存银的30%)由5.47亿元降至2.76亿元,银根骤紧企业倒闭,国民党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发行纸币,废除银元流通,以后银元大量出口美国,至1938年日本封锁止,累计出口白银10亿4450万元,这个数字只是正常官方统计,还不包括日本控制下的大量走私,当时中国流通领域银元与银锭的比例大约是8:1,绝大部分银元和银锭在这个时候被美国销毁了,变成了美国的国家储备。 1935年法币改革时,国民党政府回收了民间大约3亿银元,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改革币制时,估计国内尚存银元5.5亿元,发行“金圆券”又回收银元约20%。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又恢复银本位制,并重新制造及发行与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完全相同之银元,委托美国及上海等地共铸造约有4360万枚。 1949年国民党迁台带走约3200万枚银元,不包括50万高官富豪等迁台的个人携带。 *比例粗略估计:袁大头 三年:30%;十年:8%;九年:5%;八年:0.5%。孙小头:10%。 23年船:30%;22年船:0.5%。汉字:8%。北洋34年:0.5%;北洋29年:0.4%。甲辰:0.4%。 湖北龙:0.3%。大清:0.3%。广东龙:0.2%。总厂:0.1%左右。 现大洋就是硬通货,随着货币的供应量逐年大增,其价格必定年年更新。〓★〓
|